开栏语:
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,有一条跨越3500公里的检察情谊纽带,它以“六位一体”为经线,以“五个主题篇章”为纬线,串联起阜新与莫索湾两地检察机关的协作与成长。从党建联建到业务共研,从文化互鉴到人才互派,从个案指导到理念共享,每一份援疆力量都在边疆法治建设中镌刻下深刻印记。
即日起,“阜新检察”推出《检察情谊深》系列报道,带您走进援疆一线,感受两地检察人的使命与荣光。本栏目共分为:检察友情篇:以“检察一家亲”为纽带,见证两地干警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;素能提升篇:聚焦人才培养与数字检察,展现新时代检察队伍的奋进姿态;办案故事篇:通过典型案例解析,诠释司法为民的初心与担当;援疆故事篇:记录援疆干部的坚守与奉献,传递跨越千里的法治温度;团结进步篇:以共建共治共享,绘就兵地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。
检 察 情 谊 深
李阳:千里援疆路 青春正当时
自踏入石河子莫索湾的戈壁热土,年均30℃的温差、数小时的时差、民族特色鲜明的饮食,便成为我需要跨越的三重考验。但更令我震撼的,是兵团人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豪情——正如那生生不息的胡杨,在荒漠中铸就法治精神的脊梁。
以专业为犁,深耕未检沃土
我将阜新未检“教育为主、惩罚为辅”的先进经验融入实践,构建“捕、诉、监、防、教”一体化机制。在149团中学等4所学校开展“法治进校园”巡讲,通过“校园欺凌情景模拟”“禁毒VR体验”等创新形式,覆盖学生1200余人次,推动辖区未成年人涉案率同比下降18%。针对一起涉未性侵案件,我联合妇联、团委启动“一站式”取证机制,以“圆桌审判+心理疏导”模式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。
以共治为基,守护舌尖安全
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“四个最严”专项行动,办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3件,推动12家食品作坊完成标准化改造。针对牧区药品流通监管盲区,创新“马背宣讲队+流动检测车”模式,覆盖3个团场12个连队,发放《药品管理法图解》2000余份。
以团结为魂,浇灌石榴花开
与哈萨克族、回族群众结对认亲12户,定期开展“法治夜话”活动,用“苞谷馕”式语言宣讲《反恐怖主义法》《去极端化条例》。协助社区建立“嵌入式”矛盾调解机制,化解草场纠纷、邻里矛盾9起,2户家庭获评师市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”。
戈壁的星空记得,300多个日夜里,我走遍14个连队的法治宣传足迹;玛河的浪花记得,普法宣讲中孩子们眼里的光芒。这段经历让我懂得:检察援疆不是单向的奉献,而是法治火种的传递。当“检察蓝”融入兵团精神的红色基因,当“石榴籽”包裹法治信仰的坚硬内核,便是边疆法治建设最动人的风景。
赵英伯:一年检察援疆工作 终身不忘兵团情
兵团八师石河子是在茫茫戈壁建成的一座城市,也被称为“戈壁上的明珠”,人的一生当中很难有机会踏足这片祖国离海洋最远的城市,何其有幸。饮食差异、时差适应、气候环境等现实困难都只是援疆工作中的微小插曲。这也让我明白了兵团的重要性,读懂了“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”的深意。
在理念传递与经验共享方面,我与同事们前往莫索湾149团中学开展了以“弘扬宪法精神、建设法治校园”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。结合实际案例,为同学们讲述了如何预防校园暴力、防止校园霸凌、拒绝毒品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,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。通过互动的方式拉进距离,使师生们更能深刻的了解宣讲的内容。
在办理一起涉及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,我本着“慎之又慎、务必精准”以及“教育、感化、挽救”的方针,经与其监护人、法定代理人反复沟通交流,特别是与2名未成年嫌疑人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的谈心“话疗”,让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从而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完成了下一步侦查取证和案件突破工作。我们用法治的温暖感化了未成年人及其家庭,取得了良好的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。
作为一名检察机关选派的援疆干部,在石河子莫索湾这片热土工作的300多个日夜,让我深切感受到边疆法治建设的蓬勃脉动,更在“检察蓝”守护“石榴红”的工作中书写了人生最珍贵的篇章。
王洋:从辽西走廊到天山脚下的使命与担当
参加阜新市检察院援疆干部座谈会后,援疆同事们的分享如同一幅幅生动画卷,在我眼前徐徐展开。作为即将踏上援疆征程的检察官,这些真实而感人的故事,不仅让我对援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也点燃了我心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。
援疆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,更是一次对意志的淬炼。陈良检察官在零下 15℃的寒风中迅速适应环境,参与冬粮储备会战;刘世利检察官用 “晨昏倒置法” 调整生物钟,以东北方言拉近与群众的距离。这些细节让我明白,援疆不仅需要专业素养,更需要强大的适应力和永不言弃的精神。
前辈们扎根基层、融入群众的实践更让我深受启发。无论是走遍 147 个牧民定居点开展 “毡房普法”,还是创新建立“危险驾驶公益服务令”制度,都彰显了法律工作必须贴近民生、尊重民俗的真谛。这些宝贵经验,为我即将开始的援疆工作指明了方向。
援疆是“检察蓝”与“石榴红”的交融,是法治精神与民族团结的完美结合。在新疆这片热土上,我将主动学习哈萨克语,积极参与“毡房普法”“巴扎调解”等活动,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传递法治温度。通过“结对认亲”“联合驻村”等方式,与当地群众建立深厚情谊,让援疆工作成为连接两地人民心灵的桥梁。
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法治需求,为检察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。我将虚心向当地同事学习,把阜新检察的创新做法与新疆实际相结合,探索具有边疆特色的法律监督路径。相信这段援疆经历,不仅能让我收获宝贵的工作经验,更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。
“一段援疆路,一生新疆情。”未来一年,我将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在莫索湾垦区践行检察人的初心使命。无论是案件办理、普法宣传,还是民族团结、经验交流,我都将全力以赴,让阜新检察的智慧在边疆生根发芽,让法治的阳光照亮天山南北的每一片绿洲。